电阻率公式,电阻率公式推导

电阻率公式,电阻率公式推导

大家好,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电阻率公式的一些知识点,和电阻率公式推导的问题解析,大家要是都明白,那么可以忽略,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,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,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!

电阻率公式是什么电阻率的计算公式为:ρ=RS/L。

在上式中

*ρ为电阻率,单位为欧姆·厘米

*R为电阻值,单位为欧姆

*s为横截面积,单位为平方厘米

*L为导线的长度,单位为厘米

电阻率的单位是:欧姆·米(Ω·m或ohmm);常用单位还有:欧姆·平方毫米/米。

电阻率的特性

电阻率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,它与物质的种类有关,还受温度影响,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,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都随温度作线性变化,即ρ=ρ0(1+at),式中t是摄氏温度,ρ是0℃时的电阻率,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,利用这一性质可制成电阻温度计,有些合金电阻率受温度的影响很小,常用来作标准电阻。

自然界中导电性最佳的是银,其他不易导电的物质如玻璃、橡胶等,电阻率较高,一般称为绝缘体。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(如硅)则称半导体。

有些金属(如Nb和Pb)或它们的化合物,当温度降到几K或十几K(绝对温度)时,ρ突然减少到接近零,出现超导现象,超导材料有广泛的应用前景。

电阻率的计算公式

电阻率的计算表达式

ρ=RS/L

ρ就是电阻率,L为材料的长度,S为面积,R是电阻值。

可以看出,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,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,长度越长,材料电阻越大:而与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,即在材料和长度不变时,横截面积越大,电阻越小。

拓展资料

电阻率(resistivity)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。

电阻率不仅与材料种类有关,而且还与温度、压力和磁场等外界因素有关。金属材料在温度不高时,ρ与温度t(℃)的关系是ρt=ρ0(1+at),式中ρ1与ρ0分别是t℃和0℃时的电阻率;α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,与材料有关。锰铜的α约为1×10-1/℃(其数值极小),用其制成的电阻器的电阻值在常温范围下随温度变化极小,适合于作标准电阻。

电阻率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

R=ρL/S(R电阻、S截面积、L长度、ρ电阻率)

知识拓展:

电阻率(resistivity)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。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、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在常温下(20℃时)导线的电阻,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。

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,有公式R=ρl/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,l为材料的长度,s为面积。可以看出,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,而反比于其面积。由上式可知电阻率的定义:ρ=Rs/l

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,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。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,: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,即ρ=ρo(1+at)。式中t是摄氏温度,ρo是O℃时的电阻率,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。

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,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,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。如一个220V-1OOW电灯灯丝的电阻,通电时是484欧姆,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。

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。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,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。

常用金属导体在20℃时的电阻率

材料电阻率(Ωm)

(1)银1.65×10-8(2)铜1.75×10-8(3)铝2.83×10-8(4)钨5.48×10-8(5)铁9.78×10-8(6)铂2.22×10-7(7)锰铜4.4×10-7(8)汞9.6×10-7

(9)康铜5.0×10-7(10)镍铬合金1.0×10-6(11)铁铬铝合金1.4×10-6

(12)铝镍铁合金1.6×10-6(13)石墨(8~13)×10-6

关于电阻率公式和电阻率公式推导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